鄒 翔
一份小小的證明,曾經讓企業備受困擾。此前,上海一家生物醫藥公司在申報上市過程中,被要求提供本公司和所有分公司、子公司、控股法人股東有無違法情況的證明材料,但企業經營涉及行政執法領域衆多,因而每家公司要去註冊地的稅務、環保等10餘個單位分別開證明。開證明繁、難、慢、多,給企業增添了額外的負擔和煩惱。
去年3月1日,上海全面推行經營主體以專用信用報告替代有無違法記錄證明。專用信用報告上線第一天,這家公司組織了試用,“幾分鐘就成功開具了一家子公司的專用信用報告”。同時,“推行專用信用報告替代相關行政機關出具的有無違法記錄證明”還被寫進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〈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〉的決定》,以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。推進“減證便企”,用“一份報告替代一摞證明”,正是以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生動例證。
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關鍵,也是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力量源泉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要繼續深化改革,堅持‘兩個毫不動搖’,優化營商環境。”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,也是不斷衝破思想觀念束縛、突破利益固化藩籬的過程。無論是清除市場壁壘還是轉變政府職能,無論是提升服務質效還是推進制度集成創新,都需要堅持向深化改革要動力。尤其是隨着營商環境改革邁入深水區,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,尤須向難處攻堅、往關鍵處挺進。
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,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;哪裡矛盾和問題最突出,就要重點抓哪項改革。從全面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,到大力整治涉企違規收費;從擴大“直裝直提”“離港確認”等措施覆蓋範圍,到積極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週期數字化管理改革試點……過去一年,各地各部門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,優化營商環境取得明顯成效。也應清醒看到,各類“旋轉門”“玻璃門”仍然存在,涉企審批等行政效能有待進一步優化提升,區域間營商環境建設存在不均衡問題。聚焦經營主體突出關切,切實解決企業痛點難點卡點問題,才能推動營商環境改革邁上新臺階,更好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。
營商環境好不好,營商環境改革成效如何,最終要看經營主體的評價。解決問題的效率高不高?市場有沒有隱性壁壘?是否存在重複檢查和多頭執法問題?營商環境建設的方方面面,都與經營主體的感受緊密相連。在浙江,杭州錢塘區檢察院創新打造“營商環境檢察e站”,當地企業諮詢法律問題、解決糾紛有了便捷平臺。在西藏,截至2023年底,行政審批事項數量由347項減少到185項,辦理時間由16.1個工作日減少到12.4個工作日,經營主體和羣衆滿意度大幅提升。優化營商環境,關鍵是要精準對接需求、提升質效,善於用改革的思維和辦法破除積弊、激發活力。因此,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,用事實和效果說話,讓經營主體看到變化、得到實惠,切實享受到營商環境改善帶來的紅利。
0403花蓮大地震/全台燦坤電氣醫院即起家電免費檢測 買指定關懷商品三星智慧手環加購價990元
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,“完善產權保護、市場準入、公平競爭、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,優化營商環境”“營造市場化、法治化、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”。深化改革沒有窮期,優化營商環境也要永遠在路上。錨定目標、攻堅克難、持之以恆,以深化改革破除影響營商環境的“中梗阻”問題,就能厚植經營主體茁壯成長的沃土,推動全社會創新創造創業的活力競相迸發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4年04月03日 05 版)